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祝贺!我院药剂科朱全刚主任,潘会君药师分别荣获第五届上海市“最美执业药师”和“最美执业药师”提名奖
2023.09.26

近日,我院药剂科朱全刚主任,潘会君药师分别荣获第五届上海市“最美执业药师”和“最美执业药师”提名奖。

此次评选活动由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组织,全市共有11位同志被授予“最美执业药师”,17位被授予“最美执业药师”提名奖。表彰号召全市药师在保障药品质量和药学服务岗位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美执业药师”——朱全刚

朱全刚,主任药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药剂科主任、GCP办公室主任,上海中药外用制剂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皮肤病药物治疗学分会侯任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外治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实验药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毒理学与安全性研究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皮肤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勤奋刻苦练就过硬专业本领,带领团队不断取得丰硕成绩。朱全刚自1989年开始从事医院药学工作,主要从事药理学、药剂学研究和医院制剂生产管理、临床药学服务等工作,30多年间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20余部,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等课题10多项,并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和日本发明专利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等成果。

他带领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药师团队取得丰硕成绩,不仅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和中标数的突破,而且获得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的支持,并取得2018年度上海市申康中心公布的学科竞争力(38家市级医院)排行中药学第二和2021年度药学第四的好成绩,主编国内第一本将经皮给药技术与功效性化妆品结合的学术专著《中药经皮给药与功效性化妆品》。

爱老慈幼关注用药安全,带领团队不断提高大众健康素养。朱全刚作为执业药师,除了致力于药理学、药剂学研究和临床药学服务之外,更加关注和关心药品安全,为此他加入了药品安全合作联盟(PSM),并成立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红十字药师志愿者服务队。在服务于药品安全,促进“一老一小”群体的安全用药意识和科学与健康素养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编电子书《生活里的中药》。同时担任PSM中药志愿者工作站(上海)站长,不仅负责上海地区中药安全用药的科普教育,还牵头进行PSM官网中药科普频道的组稿和审稿工作,形成做好志愿者工作的“热情、认真、协作、创新”八字经验。

朱全刚主任带领团队开展了“安全用药,娃娃抓起”为主题的安全用药系列科普宣传,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儿童药物中毒是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防止儿童误服药物是预防儿童药物中毒的关键等内容,引起了家长对儿童安全用药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他还担任老年合理用药大学(上海)皮肤病医院分校副校长,近5年来已带领志愿者针对社区老人进行合理用药系列宣教30余次,惠及老人上千人次。

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上海市卫健委合理用药系列宣教活动先进个人、PSM上海优秀志愿者、PSM药学志愿服务优秀科普专家等荣誉,所带领的中药志愿者工作站、老年合理用药大学也先后被评为先进团队、先进集体。作为一名执业药师,他认为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安全用药的路还很长,需要志愿者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特长,为新冠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虽然不能像逆行者一样奔赴武汉前线,但朱全刚主任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药品安全合作联盟网络优势,先后组织上海、广州、深圳和武汉专家撰写新冠疫情防控相关中药安全应用科普文章50余篇,为中医药应用于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和舆论支持。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消毒剂使用乱象频发的特殊情况,他带领药师志愿者团队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互联网医院上开通了免费药师咨询,3年来为上万名患者提供了咨询服务,为保证疫情期间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面对202245月份上海静态管理的突发情况,朱全刚主任勇于担当,坚守医院60余天没有回家,多方联系主要供应商,积极组织相关药品货源,为疫情期间医院药品保障做出了贡献。同时,针对互联网医院药品配送难的问题,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成立“送药小分队”,不仅有力保证了疫情期间患者用药,而且获得了广大患者的欢迎和好评!

  

“最美执业药师”提名奖——潘会君

潘会君,中药学博士,主管中药师,国家执业中药师,讲师,现任职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药剂科。主持科研项目2项,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参编学术专著1部,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现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临床研究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皮肤药理专委会青年委员。

经历三年的疫情,2023年人们的生活回归正常,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欣赏着春意盎然的花草,公园里人头攒动,自己早已过了不惑之年,但自己心中药学人的梦想仍在。一晃,已经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工作了10年有余,见证了皮院的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皮院现在也成为了同济大学附属医院。自己也在皮院里逐渐成长,从当初的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药师,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但自己认真学习和钻研的劲头仍在。

2012年来院工作,当时十分忐忑,担心不能很好的胜任工作,好在领导总是在工作中给予我细心的关照,同事也很给力,自己逐渐适应了皮院的工作,对医院制剂,临床药学,门诊药房也逐渐了解和熟悉,但这些医院药学日常工作并没有成为我今后工作的重要部分。

依稀记得2013去北京进行GCP学习的经历,自己真的是一个小白,在北京的学习时间非常紧,由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学习压力还是很大,生怕自己错过专家们的每个字。看着领导及各科主任都认真学习,自己也要努力学习,短短的几天学习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这之前也去了江西皮院进行交流学习,对GCP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是因为这两次外地交流与学习,为我院GCP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整个GCP工作中,得到了领导们的支持,其中有两个人对我影响最大,尽管他们都是大领导,但我更愿意称他们为陈老师,王老师,他们传道受业解惑GCP,有什么困难他们冲锋在前,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开始涉足GCP,进入了新药临床研究领域,皮院GCP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一颗小种子成长为一株小树苗,我自己也从GCP小白成长为机构办秘书,一路走来一路学习,一路求教,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在逐渐适应皮院工作的同时,我与药学科普相遇了,这次与药学科普的相遇得益于我敬爱的朱老师,他是药品安全合作联盟上海中药安全用药志愿者工作站站长,在他的谆谆引导下,我知道了药学科普,开始撰写中药学科普文章。记得第一次写鱼腥草的科普论文,当时没被录用,还是有点受挫,不过幸运的是得到了朱老师的仔细指导,使自己知道了该怎么写药学科普,慢慢的自己在科普写作上也开窍了。

自己在科普文章的撰写上逐渐成熟的同时,也参与了新药相关课题的申报,同时参与新药课题的研究。自己也有幸在中医药研究领域获得项目资助,自己很多课题的申报过程中得到了朱主任的指导。朱老师不仅在科普领域十分有影响力,同时在科研课题的申报上也非常有经验。皮院药剂科在朱老师的带领下,斩获很多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带动了科室的良性发展。

一开始进行科普文章的撰写,可能自己也没有觉得科普有多重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出现,让我真真意识到科普的重要性,那些高大上的科学论文只有很少的人能欣赏,能读明白。科普才是大众真正需要的,因为科普是用大家能看的懂的方式讲医学,讲药学,讲健康。新冠疫情期间,自己撰写了与新冠相关的中医药科普文章,为防疫贡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

2020年的一天,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手机突然响起,原来是石主任邀请我参加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药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参与中医药科普工作。因为已经有做中药科普的经历,我欣然接受了,转眼已经2年多了。

进入药学科普,朱老师是我的引路人,石主任是我的偶像,在他们的鼓励和指导下,我要继续进行药学科普,让我们的知识为社会服务,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尽管科普文章的撰写和审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做好。从事志愿者至今已经有近5年了,已累计撰写和审稿中药科普文章近50篇,也获得了一些奖励,十分开心。

回首10年来的药学工作,无论是制剂岗、还是门诊药房、以及GCP工作、还有药学科普,甚至在科学研究方面都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向他们表示感谢!2023年,国家出台政策大力发展中医药,我作为一个小小的药师,将继续药学科普,写好中药科普。科普助力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知识,仍需努力!